多网融合这几年

在02年左右的一堂多媒体课上,我和老师就讨论过多网融合的题目。当时我们提出了很多不同想法,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

  • 固话业务废弃。这点已经基本实现,但是不是因为IP电话,而是手机。我们原本的预期是价格低廉的IP电话系统覆盖到家,和传统PSTN电话业务结合。IP电话系统内部收取内部价格,和PSTN互相拨打收取外部费用。从实现来看,IP电话系统不接受拨入,这个直接导致了IP电话系统和传统PSTN无法互通,从而根本没有生命力。但是手机和固话互通是没问题的,而且价格和固话相仿。这些年来,我已经很少看到家庭固话了,只有企业还在用(因为大量拨打的情况下,固话还是相对便宜一点)。
  • 电视业务废弃。这点也基本实现。不过不完全是电信覆盖电视,电视自己也在做机顶盒和视频点播。从目前来看,两家的情况差不多。但是从趋势上看,小米盒子,或者其他第三方机顶盒卖的更好。整合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提供了非常好的电视点播资源,而且近乎于免费。
  • 传统金融领域废弃。这点还很长远,但是趋势已经见到了。以前我们一起吃饭,结帐时都各自付款。现在都是一个人付款了然后支付宝还账。反正每个月也是要交水电费的,不怕钱进来花不掉。再后面,如果支付宝的安全性更高,我想大额转帐,理财投资等传统银行的高增值业务也是会出现的。唯一不可能复现的是高贷低存的利息剪刀差。
  • 移动业务废弃。这个是在04年左右,我和一个朋友讨论的问题。移动当时数据流量还是0.01元/k。我当时就在考虑,1K数据足够发送和接收一条短信了。如果短信走数据流量,岂不是比0.1/条的短信更加便宜?结果10年不到,印证了我这点简单的想法。移动流量的价格已经低到3.5元/100M了,不但短信的价格已经低到忽略不计,而且已经足够承载一些多媒体业务,包括图片,语音,甚至视频。

移动的价格

微信和移动的官司,其实就是移动传统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冲突。移动传统业务是非常贵的。我在07年时请教过国外的朋友,他们一个月125美金(对他们的购买力来说,大约相当于我们的250-300人民币),拥有4M宽带接入,有线电视接入随便看,2路有线电话,一个手机。有线电话和手机在同一家公司内的互相拨打是不要钱的(我怀疑还有同一个地区的限制),跨公司拨打才收费。也就是说,他们的大多数服务,一个月只要125美金就可以cover。而且这还是07年,这些年还要便宜。对比这种价格,我们短信的价格呢?0.1元/条,而且10年不变。你还觉得他很便宜?

再说传统建设问题。在高速公路收费问题上,常有人持有这么一个观点。中国的高速路收费是因为中国很多路都是新建设的,美国都是建成数十年的。我先不说这点的核算问题,单说这个情况在电信领域是否存在。你真的觉得美国会提前中国10年就把高速链路建好了?目前在用的一些高速链路系统,路由器,光纤系统,可能从实用化到现在也只有10年而已。10年前,任何一个国家所部署的设备都不可能承载今天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你不可能指着美国说,他们便宜是因为他们历史上已经建设好了。

一个可以理解的原因是,电信设备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是差不多的。如果把这个命题转换为“电信带宽的售出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差不多”,那么美国的125美金到中国可就相当于800人民币——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之所以这一点不完全正确,是因为中国的人工成本只有美国的几分之一。

微信有多少可能跑在非移动数据上

我们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微信是不是一定要跑在移动数据业务上?既然移动说,OTT业务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网络,微信是不是可以跑在别的什么上面?

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在城市里,微信80%的时间都不是在移动网络上运行的。你在家里,家里有无线路由器。你在单位,单位有无线路由器。这年头无线路由器和智能手机都基本成了标准配置,有不奇怪,没有才怪。移动数据网络所需要支撑的,就是你离开家里,公司,咖啡馆的这几个小时路上时间。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干脆把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忽略不计,让微信直接跑在宽带数据网络上算了。而是说,微信对移动网络的依赖,并没有我们想像的严重。这种不严重,并不是我们不想依赖,而实在是依赖不起。

3G之殇

中国的3G,大概是世界上最扯的3G了。撇开中国自定的鬼扯标准不说,撇开中国3G的奇葩速度和覆盖率不说,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中国3G那奇贵无比的价格。

电信宽带的价格是20M下行220一个月。按照一天开4小时,一个月开22天计,电信一个月可以下载773G的数据。我们打个折扣,假定只下载了220G。那么电信的价格是1元/1G。

移动当然没法和电信比,因为移动数据业务更加复杂。你看,手机费用一般都比固话要高一点,对吧?但是无论技术上基于什么理由,只有价格相近,才能有相近的竞争力。手机通讯价格是0.2/分钟的时候,对固话并没有构成致命影响。当这个价格下降到0.12/分钟的时候,才对固话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同样,3G要得到广泛的使用,至少价格要接近于这个值。那么现在移动宽带的价格是多少呢?

根据贝壳调查得到的最低值,35元/1G(2013年4月),这还包括上传数据。电信的计算中,我们还没算上传数据量。因此,在移动的价格下跌穿5元/1G前,不用指望和电信竞争。这至少要下跌7倍。

而这里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流量价格真的下跌这么多,移动和联通是不是吃得消。因为上面我说了,传统业务是非常赚钱的。如果降低数据业务价格,那么传统业务就要受到冲击——你们都不会用电话和短信,而用微信去了。而如果流量价格不下跌,移动又没有办法在数据业务上和电信竞争。

所以中国的3G才出现一个奇葩局面,做3G的公司拼命在做,又不把价格降低下来做到实用。同样理由,移动才希望对OTT收费,而不是直接禁止掉OTT。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流量价格和电信竞争的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传统业务。

心跳是个扯淡理由

首先,如果心跳会造成影响——那就不要搞心跳好了。微信改为上线离线模式,激活后就一直走数据。这和普通浏览器的行为相一致——我以前可没听说过要向浏览器收取什么额外费用的说法。

其次,如果移动运营商管OTT收费了,真的能阻止人类利用OTT业务么?

别搞笑了。用户的行为哪里受软件供应商管束。我租一个小的VPS,在上面搭建一个小的系统,利用UDP和手机通讯,把上面的交互转发到QQ上。移动对这个系统有什么办法?你可以关光所有的OTT公司,但是你能约束用户自己搭建的系统么?要阻挡心跳信号造成的压力,只有对用户收费才是有效的。对软件供应商收费管个P用。

最后,移动运营商自己心知肚明,收费真的是因为心跳信号造成的压力么?网络领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随着压力上升,服务质量逐渐下降。如果心跳信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那么会出现的现象是。随着微信的使用人数上升,移动接入服务的质量会逐渐变差。虽然信号是好的,但是数据却传不过来。

趋势

  • 其实我很好奇,虽然电信阻止我们自己建立IP电话系统,但是为什么电信自己不使用IP电话来提到传统PSTN电话网络呢?毕竟成本比较低廉。目前电信的长途还是加拨才有IP电话的,而拨入领域,就没见过IP这东西。
  • 估计再过几年,电话就会彻底死绝。即使在企业领域,IP电话也比普通电话省钱多了,而且很多业务是可以接入到手机的。到时候,除了老古板,没人愿意守着一台不能移动的电话。
  • 视频分享网站涉足电视业务。这点是不可持久的。漫画界已经在整版权了,相信电视界很快也会跟上。到时候各大电视剧的版权都是受限的,说不给你放就不给你放。这样弄的话,视频分享网站倒是能活着,不过只能叫苟延残喘。
  • 但是视频分享网站不一定会死。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到是,这些网站替代了传统电视的渠道,将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到时候电视台会变成内容的生产者,而视频网站只是内容的传递者。
  • 移动接入之战,搞不好赢家是电信。这种奇葩事情大概只会在中国出现。如果电信把wifi的覆盖率提到足够高,覆盖大多数大街和地铁,公交(尤其是车厢内部),你很难说wifi不会最终赢得大家的拥戴。wifi的参数比起无线来是不算太适合做移动数据传递——他的传递距离在100米以内,不能在医院附近使用,而且最关键的,在两个AP间移动时还会出现断开重连现象。但是wifi的优点是足够便宜,1G的数据大概只是1-2元。据贝壳最新得到的消息,电信自己的流量套餐已经出现6元1G了。这个价格足够把移动和联通统统直接踢出局。
  • 金融领域,作为中国监管最严的领域,是很难很快出现改变的。其实从技术上说,从各大ATM里面直接提出支付宝帐号上的钱,或者存款进去并不是难事。使用NFC技术进行近程小额资金划拨也是非常容易的。再不济也可以推出支付宝信用卡,通过卡片消费支付宝中的资金。这足够使得支付宝成为一家银行的替代品——我们不需要银行。发工资直接发到支付宝里面,我们直接上网购物,交水电煤甚至房租,通过手机进行日常付款,从ATM里面取款或者汇款给朋友。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银行呢?对此,估计银监局和各大银行都会严防死守,阻止支付宝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