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和百度打起来了,真是让我情何以堪呐。

照理说,作为一个码工,怎么也算是码字工的同行,应当对作家们表示一下支持。但是我又是个开源免费的爱好者。为防止有人搞不大明白啥叫开源免费,我简单解释一下。简单来说,就是拿着自己的东西在那里叫卖,来吧都来看吧,白给不要钱,还送设计图。作为正常中国人,也许很难理解这种脑残行为。不过事实上,这一切真的发生了,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

不过这让我的立场就尴尬了。唔,怎么说呢?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情拆开说吧。

1.百度有错么?

我没仔细看,不过依据我的推测,作家在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百度文库中之后,告知了百度,百度却没有积极的配合移除。实话说,这个比较符合我对百度的一贯认识。上次百度因为类似问题,还和盛大吵起来过。当时百度那位发言人的言论,让我颇为惊叹——这么好的人才怎么就没去中宣部或者外交部呢?

系统里有他人作品并不是原罪,但是别人告诉你,别收录,你还不当回事情就是了。想不被收录进去还要交钱,你当自己是中国黄页么?

另外做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测,说百度和此事无关,也未必完全无关。百度当年曾有要求其他公司购买自己排名,不买就把对方的关键词指到自己身上的记录。我怀着恶意的猜测,若是百度文库的产品经理发现自己产品没人用,找一堆枪手以普通用户身份上传也是有可能的。可惜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本段落仅供一笑,切莫当真。

2.普通人的态度?

我和女朋友说过这个事情,她的态度是,趁着百度没关,赶快上去看看。还看到一款百度和爱国者推出的电子书,等于免费看很多作品。于是感慨早知道不买kindle,买这个了。我坚决的劝下了她,这种擦边球是不稳定的,投资硬件实属风险,买下来谁知道哪天就白买了。verycd殷鉴在先,百度文库也难说的很——果然,没几天李彦宏出来说话,管不好就关。算不算数倒是另说,要是买了那个电子书,怕是又要担心能不能用了吧。

有便宜不占是很正常的思路,不过在占便宜前,先考虑一下这句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http://www.kaieconblog.net/2011/03/29/10343/)我觉得郭凯说的很好,你可能觉得百度很好,白看东西不花钱。这次你支持了百度,下次就有人搞软件下载中心,上面全是破解软件。再下次就有人搞不知道什么中心——中国已经够山寨了,别搞的全国皆山寨,OK?

可能你说,我种地,我不靠脑子吃饭,搞不到我头上来。那也请你多想一步。搞死中国的作家,我们就只能看免费的社论。搞死了中国的程序员,我们就只能高价买别人的程序。你把中国做创造的都搞死了,你就等着老外涨价吧。山寨老外的?当WTO吃干饭的阿?WTO已经因为中国没有按约定开放出版市场提出抗议了(猛击这里:http://www.etu.net.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79),重复这么搞下去,还想不想出口了?

3.作家维权,结果如何?

我觉得,这是另一方面。百度固然有错,但是我却不看好作家的维权行动。如我上文所说,中国人现在的习惯就是,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对着这样的民众,我常有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实话说,我是非常不看好维权的结果的。这种土壤中,即使一个百度倒下去,千百个白读站起来。

4.有什么建议?

别搞纸质书了,那个注定是昨日黄花。一本纸质书,作家能拿多少?一本电子书能拿多少?假定读者不变,作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电子书定价可以达到纸质书的一到两折,而且没有什么前期费用。作为用户而言,家里堆一堆纸海也是浪费且不低碳的生活。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弄纸质书。盗版问题?电子书是比较容易盗版,纸质书就不会受到电子盗版的冲击么?要真不会也没有这次事情了。而且,在一本书一两折的低折扣下,读者反倒会比较多。一本深入浅出MFC,我八年前买的时候是90,现在恐怕要到150上下。一两折只有20-30,买也无关痛痒。读者增多,作家收入还会增加。

不过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传统认为,花钱买一刀纸回去叫消费,天经地义。花钱买一本电子书就不好接受了,总想弄免费的。不过我得说——未来笼罩在迷雾中,一切都会变的,观念也是——

5.我为什么情何以堪?

因为我比较赞同开源运动的精神,所以也对保护版权的问题提不起精神来。

开源运动据说起于上世纪美国的嬉皮士文化,主要观点是,代码应当属于全人类,而不是被某个人圈起来贩卖牟利。开源运动开始之所以风行,是因为很多大学教授碰到了版权上的实际问题——版权条约禁止代码用于教学。最有名的例子是UNIX做了闭源限定后催生了minix,后者催生了linux。程序员必须阅读很多的源码,来增加自己的水平,而版权限制这点。

到了后期,很多大公司也开始支持开源运动。因为这一运动对上游和下游都非常有利,它只损害以版权牟取暴利的人。作为上游厂商,雇用一个熟悉开源系统的硬件程序员,就可以直接开发这一系统的硬件驱动。而不用像微软模式一样,雇用通过微软认证,并且和微软签署不可泄漏协议的硬件专家——这些人的工资中有相当部分是交给微软的保护费。使用开源可以直接的降低成本。而作为下游,则更看中开源系统代码透明,不容易植入有害代码(这点上,微软一直盛传被植入了后门,但是始终无法有力辩驳就可以知道),而且很容易基于自己的需要定制修改。中游厂商则是通过服务收取有限费用,而不是暴利。

实际上,版权从始至终,都是在保护创造作品的人的积极性。在软件业,开源运动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来激励创作者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的把东西保护起来。这让我们反思对影视产品的保护力度问题。软件业只享有20年的保护,而出版业,唱片业享有70年的保护。我们是否应当执行如此强力的版权保护政策呢?

问题归于出版领域,这篇博文(猛击这里:http://weiwuhui.com/4190.html)印证了我的想法。出版业的大头都在出版社这里,这才是使用版权赚取金钱的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