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分区和lvm
上篇btrfs会导致虚拟机慢死的blog都看到了吧?看到了就不多解释。
首先,删除掉cache数据,还有冗余数据,使得数据可备份化。然后执行rsync -av /home /mnt/mdisk/sync
,将数据同步到备份的移动硬盘上。之所以用rsync,是因为我在备份的时候还能看看网页什么的。等第一次备份完成,关闭所有X程序,退出shell这个用户的所有进程,然后再次执行rsync,就可以保证同步。同步完成后,注销/etc/fstab下面的/home和swap项目,重启。
系统启动后,先登入root用户,因为此时/home已经恢复到了/下面,所有shell用户的home路径不存在。建立/home/shell目录,并且复制/etc/skel配置,修改owner后,shell就可以登入了。当然,此时是系统默认环境,并没有定制化。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terminal。在terminal中执行gparted,会出现图形的分区管理工具。当然,理论上说,如果你够熟悉,使用fdisk完成全部操作也是可以的,这免除了初始化shell用户和登入图形界面的麻烦。删除原先的/home所在分区和swap所在分区,切割一个ntfs分区用于将来安装windows(回头可以打游戏),剩余的全部切割,而后开启lvm标记。当然,这一步贝壳当时不知道,而是创立了一个未知分区,再用fdisk调整分区类型为8E。而后系统会提示你,不能保证内核数据结构更新,需要执行kpartx
/dev/sda。无论如何,此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lvm分区。
lvm的结构是pv -> pg -> lv,也就是物理卷->物理组->逻辑卷。物理的各个分区首先被组织成物理组,再被划分为逻辑卷。这样设计是因为可能有多个磁盘上的空间,被划分为多个逻辑卷。在不改变逻辑的情况下,lvm的默认组织构型是raid0的。不过这对我不是个问题,我只有一个磁盘。
首先创建pv,使用命令pvcreate,没什么好多说的。然后是产生vg,使用vgcreate main /dev/sda7
,之所以需要main,是因为需要一个vg命名。而后我们需要从这个vg中创建出一个lv来,执行指令lvcreate -L150G -nhome main
,设定lv的名字叫做main-home,大小150G。此时在/dev/mapper/main-home,就产生了一个设备文件,大小150G,可以当作/dev/sda1之类的设备一样使用。不过,这个设备没有经过任何格式化过程,所以还需要mkfs.ext3 /dev/mapper/main-home
。在这个指令后,我很习惯的跟了一个tune2fs -c 0 /dev/mapper/main-home
来关闭重启检测。使用blkid,发现这个设备已经成功创立,并且有了ID。把UUID复制进(这时就知道X的好处了,console下面比较绕路)/etc/fstab,并且修改刚刚被注释掉的/home一行,更改UUID和分区格式。贝壳当时光记得复制,忘记改分区格式,导致系统进不去。不过也不困难,修改/etc/fstab后mount -a
一下就可以了。
此时我们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逻辑卷,并且正确配置。下面要创建一个交换分区,并且挂上去。废话不多说,lvcreate -L6G -nswap main
,mkswap /dev/mapper/main-swap
。而后一样blkid和vi /etc/fstab
。系统就基本配置好了。验证一下看看。
shell-deb:\~\# pvs
PV VG Fmt Attr PSize PFree
/dev/sda7 main lvm2 a- 229.19g 73.19g
shell-deb:\~\# lvs
LV VG Attr LSize Origin Snap% Move Log Copy% Convert
home main -wi-ao 150.00g
swap main -wi-ao 6.00g
而后就是新系统的启用过程,首先要退出X,注销shell用户的所有进程,然后以root删除/home下的所有数据。如果不删除的话,重启后,这里的数据无法访问,变成垃圾。而后重启,就可以看到正确结果了。不过还不要着急登入shell。首先执行rsync -av /mnt/mdisk/sync/home /home
,将备份同步回去。这样我们登入shell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有效的定制化界面了。另外一点细节是,mdisk使用了ntfs格式,所以导致数据恢复后属性混乱。使用find . -type d -exec chmod 755 {} ;
和find . -type f -exec chmod 644 {};
可以恢复大部分,少部分例如~/.ssh/authorized_keys和~/.gnupg需要手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