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种社群化的动物,一个人一般会和多个人发展出朋友关系,进而产生交际圈。随着人类的进化,交际圈的规模和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基本假定都是类似的。两个人为了维持朋友关系,必须在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共同活动。

如果我们能够回到6000年前,仔细看原始人类的社会交往模式的话(6000年前的埃及人已经在社会化耕种了,中国人民么,大概在有巢氏的带领下刚刚学会住在树上)。你大概会发现这么一个情况:大部分的人际圈子,都分布在半径1-5公里以内。其实这很符合常识。人一小时大概能走5公里,1-5公里的距离,每天要花最高两小时往返。当时人类并没有太高的耕种技术,每天花两个小时以上往返和别人交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化的定例。如果是游牧区,那么交友模式都会发生变化。人和人见面机会少,生活孤独,因此和耕种文明模式完全不同。如果是海洋文明,也会产生另一种社会特征。但是每种闻名的社会特征,基本都脱胎于当地交通运载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例如典型的民主社会基础,希腊城邦,就是由海洋和群岛分割造成的文明。

这个模式一持续就是5000年,历史上,交友距离的第一次全局性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动力源基本只有几类。畜力,可移动,但是需要喂养,昂贵,普通人多数用于耕种。风力水力,不可移动,不稳定。还有人类自身。在工业革命后,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可持续,可移动的外动力源。廉价,而且强大。火车和钢铁轮船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自从大型交通工具发明后,人类的交友距离就大大增加了。这很容易理解。原本无法走出村庄的人,如果每周可以乘坐一次火车或轮船去附近的都市。他就很容易和附近村庄乃至都市的人发展出人际关系。而强动力源的产生也使得生产能力大大增加,普通人有那个时间和金钱来负担中距旅行的成本。

由于社会圈子的规模大大增加,因此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后起了爆炸性的变化。如果说人类文明的前5000年犹如一个缓慢加热的水锅,那工业革命后的1000年不到就是他的沸腾期。社会圈子的增大,首先产生的变化就是破坏传统社会结构。西方文明史我并不熟悉,以中国的传统文明来说,安土重迁是中国人传统的基本思路。由于社会圈子的强内聚,因此主体社交圈子都是以村庄或是城镇为基础的。在圈子内,由推举产生一些人,来维持圈子的稳定(族长制)。虽说名义上,国家是皇帝的,但是实际施行治理的,是每个村镇的族长和乡绅。实际上这是一种民主自治的典型,只是在上层要受到国家的管理。但是在近代,由于轮船在江面上大量运行,因此交往实际上跨出了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地域自治和市场经济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当然,我不会说这导致了辛亥革命或者别的什么近代重大变迁——那是其他因素的结果。然而,在文革结束后,中国(至少大陆地区)的传统社会圈系统实际上已经基本破灭了。

这个阶段的人际网络边界,实际上是受到了生产的限制。如果你足够有钱,那么走遍整个世界还是做的到的。然而从这个时代开始,另一项阻碍社会圈子扩张的因素已经逐渐开始显现——语言和文化。

第二次大的改进,起始于网络时代的开始。如果要我比喻的话,会将其比喻为世界初始之光。由于网络互联,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因此低价的,普通人可以接受的世界范围通讯成为可能。如果只考虑文字,按照目前的网络通讯价格等比来计算(注意,这实际是不可能的),上海一条20M的光纤2000一年,等比来说一条100kbps的线路10元一年。即使是偏远山区的人,也可以负担和巴西的通讯——这原本是世界的两端。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任何人——包括偏远山区的人,也完全可以发展出人际关系。

想必你也觉得不可能吧,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和我们文化相关性很大的日本,普通人发展社会圈子的可能性也不高。尽管你可能可以阅读一些日文文字,但是却不一定能明白其意思。在这种磕磕绊绊中,发展人际关系是很困难的。同样的困难更是横跨在中文和英文世界中——这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基本语言。更细分来说,中文还要分为Mandarin,Cantonese,Min,Hakka,Teochew等几个大的系统,这还不包括方言。英文则分为British,American,Australasia三种大的系统,不包括各种方言和pidgin。英文系统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中文的几大系统间互通基本是不可能的。这使得看似连成一体的网络世界实际上分割成了以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的几个区块。

同样以中文网络世界为例(因为我毕竟熟悉一点),中国的网络很特殊,因为有GFW。但是实际上,即使去掉GFW,很多人还是只会上国内的网站。因为其他国家的网站,1. 没听说过,2. 语言不通,3. 没有朋友在用。这是国际巨头进入中国的巨大壁垒。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所有华语使用者恐怕都有类似问题,例如香港和台湾的网络。国际上,twitter是主流,台湾是噗浪,大陆是新浪微博,这不能说和墙有关吧。

以中文语言系统世界的进化而论,实际上这些年看似是开放了普通话一家独大的限制,让各地方言都有了存活的空间。其实发生的事情则正好相反,网络极大的摧毁着各地的文化。台湾,广东是典型的双语言系统使用地区,当地大部分年轻人都可以同时使用Cantonese(或者其他地方方言),同时使用Mandarin——这不是普通话一家独大是什么?更明显的是l18n的时候,你见过说做了一家中文网站的,希望做成英文版本。也见过英文网站的汉化。你何曾见过一家网站的“广东话化”?这种事情只有wiki那帮人才干的出来。大部分网站还是做一个普通话版本就算完成了中文化。这些年香港繁体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唯一还坚持中文文字多样性的只有台湾了。

从语言角度说,这是倒退。然而从社交网络圈子的角度说,这是进化。各地通行普通话的结果,使得中文世界基本只要会普通话就可以正常浏览网页。当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要真正畅通无碍的在网上来去,英文才是必备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怕汉语会逐步变成今日的广东话,在存留之间诸多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