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角度分析2013南方周末事件
也许blog又要被封了。不过管它呢。总是计较封与不封,自我审查内容,和墙内何异?
题记
Freedom consists not in doing what we like, but in having the right to do what we ought.
— Pope John Paul II
始末
不多评述,请看这里
评论
之所以我会特意上来写一篇,是因为这严重的违反了传媒理论。我说的不是传媒自由,或者舆论监督。中国历来没这东西,我已经不是很奇怪了。然而传统上,管理媒体的手段叫做“述而不作“。白话来说就是挑话说。有些事情说,有些事情不说。有些不能不说的事情往轻里说,有些没啥大不了的事情往重里说。这种伎俩在宣传上是常规手段,即使以新闻自由而著称的美国,也不能免俗。你看共和党的报纸有骂自己人的么?都是轻描淡写吧?
然而,挑话说的基础,就是说话的人和审稿的人必须分离,即编审分离。为什么分离?一方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审稿人并没有精力亲自操刀写所有的文章。然而另一方面,则是警惕一人稿的视角同一化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让编辑有权力不发稿件。如果编辑认为发稿件会严重影响他的声誉,他有权不发。如果稿子非发不可,往往会署名新华社稿,或者是化名稿。这是整个新闻系统的传统。
在此之上,才是传媒管理手段。大部分传媒管理手段都是通过指令的形式下发。例如XX事件不许报,XX事件要重点报。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传媒管理手段是破坏新闻自由,天下新闻何其多,天天写你没兴趣的东西,报纸不亏才有鬼。传媒管理手段在任何报业都必然存在,只是中宣部利用传媒管理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志而已。好一点的媒体,这些指令都是公开的。例如某个事件不许报,会有明令,哪个范围不许报。糟糕一点的就是黑审查,对外只是含糊的说,这些东西不合格。编辑就得漫天猜,这又踩着哪路神仙的线了阿。
本次事件和上述情况都不同。本次事件最恶劣的一点,就是强行删改作者稿件,还居然署原作者名。如果对稿件不满意,退。还不满意,删。这都是报业常态了。我们曾为报业做采编系统,业务逻辑中居然有三重审查系统。实际上只有第一重和质量管理有关,后两重都是意识形态管理。然而对内容不满,处理方式也是退稿,或者不让上。从来没听说过有业务需求是审稿者自己可以操刀修改稿件的。在系统中,唯一有权利又审稿又操刀的只有主编,而且主编操刀一般都会把名字列在首位,大半作者也觉得很光荣——如果不是被主编骂了个狗血淋头的话。
然而本次事件首开先例,审稿者自己操刀修改内容。这本就违反常规流程。更SB的是,丫居然还改出一堆错误。短短的150字按语,被人挑出数个错误。这操刀者的水准可想而知——我觉得他的小学语文老师应当剖腹自尽以谢天下。
得,既然出了新闻事故,总要有人负责吧。本来这种传媒责任是谁写谁负责,审查人员最多同责。然而作者很无辜阿——这TM不是我写的,写个新年题词还不多检查检查谨防出错阿。谁想到上面直接修改内容,还改出了错误。所以按道理说,让作者负责是不对的。不过估计这次上面拉不下脸,硬要搞作者,编辑们看不下去了。
——想也知道,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自己问题。要是这么搞也可以,干脆别混了,反正哪天一个不小心也会流弹中到自己头上。编辑们必然人人自危。
现状
配合官媒态度,还有夺权发声明的强硬手段,这必然是幕后黑手在自救。如果事情是最上面授权,早就全国指令下去,一字也不会多说了。必然是上面觉得这事情办的很蠢,在考虑是否要和此人做切割。幕后黑手狗急跳墙,试图做成铁案,好让自己脱身。
审查之殇
未成年而夭则称殇,新闻审查已经是潮流,照例不应用殇字。然而和传媒比起来,审查和新闻管理手段确实如同小孩子一样。本次传媒对应上所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使用传统媒体的手法处理新媒体,把听众当作没有思考能力的白痴来处理。这就如同白天却蒙着眼睛走路,捅到马蜂窝还不肯摘下一般可笑。
我曾在大学学传播学的时候,和老师讨论过传播路径和审查机制。当时的共识是,对具备中心路径的传播模式,会产生审查。审查的效果是消除广告和不实消息,问题是信息可能被操纵。离散的传播模式则没有审查,好处是信息比较全面,坏处是广告和不实消息比较多。
当时我就曾经想设计一种传播工具,具备消除广告和不实消息的能力,又不会被中心节点控制。作为结果,我给老师提出了一篇论文,论述了一种分布式系统——Diet。借助点对点信息传播模式工作,使用公钥签名信任体系鉴定个人。每个人和其他人会产生一些逻辑关系,每个人在阅读消息后,可以决定删除或者传递给下一个人。
是不是很眼熟?是的,当时我没有能力实现的系统,和今天的微薄非常类似。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提出140字限制。而且在新闻自由的美国也不用考虑中心节点消除的问题。所以微薄的形态和我想象中略有不同。然而微薄确实实现了一个无中心管理的自媒体群,而且随着用户的完善还会产生过程流。
如果审查继续下去,会不会有人把分布式的版本实现出来?我不知道。这太踩中宣部的线了。但是从理论上,这一工具完备,而且很难封锁。
然而从本质上,破除审查的,并不是工具,而是每个人在畏惧之前的一小步。我们都是凡人,要我们无所畏惧的抵抗,或者为别人奋斗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我们屈从别人的意志,自我审查,抹灭良心之前,可以向前走一小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然而会是社会前进的一大步。我们不需要英雄,我们更不能够把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让某个人带着时代的意志奋斗”这种话就和“你什么都别做就好”一样,是彻彻底底的谎言。我相信,谎言无法替代真相。哪怕我们最终不能获得成果,然而顺应自己的良心,向前走的这一小步是非常重要的。也许这一小步,能为别人,为你个人带来短暂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