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变化

首先和大家道歉。在上一篇《传播学角度分析2013南方周末事件》中,我提到一个事实,就是审稿的人自己动手。现在事情还原出来,并非如此。从描述来看,动手的还是报社总编和副总编。具体可以看《南方周末》编辑部披露2013新年特刊制作过程指违反编辑流程。这总算解我一个心头疑惑,为什么宣传部会干出这么蠢的事情,公然违反编审原则。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傻。要评价的话,大概就是40的智商可以升到60了。为什么?尽管没有自己动手,但是在审稿通过上严重违反流程,直接导致新闻事故。

什么是新闻流程

我曾经南方日报社出过差,貌似听过他们的编辑讲解采写流程。不过脑子里没印象了。现在脑子里记得是其他报业的采写流程,而且也不真切。要是有编辑看到里面有错,麻烦帮我纠正。

首先我们从采写说起。报业得到新闻线索,先是记者得去现场,这个称为采写。采写回来的稿件称为待编稿,然后就是编辑部的事情了。

编辑部有几种来源,记者采写,新华社稿件,还有对于大型事件,编辑可以自己写点评。无论哪种来源,编辑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交给版面主编审查。这一步主要是看文章方向,立意,尺度,如果不合格,就退回去再改。

编辑大约是下午2点-4点上班,要在晚上8点前搞定稿件。

通过版面主编审核的稿件,就是基本就初稿了。然后稿件会交给主编,校对,审读走流程。这个流程每个报业都不一样,我记得的流程是主编,审读,校对,不知道有没有错。流程走过后,稿子就会存在系统里面,由排版部门进行排版。根据版面的特性,排版部门也会有微调。例如删去几个字,保持行的利用率等。但是一般不做内容调整了。

排版大约是晚上9点到11点之间,最晚不能晚于12点。

排版后,好像会由版面主编,总编,和宣传部的人再看一遍,把握文章尺度和原则。如果这里过了,版面主编,宣传部的人,总编会在版面上签字,确认内容可以出版。这个叫签版,谁签版谁负责。这期间编辑不能走。因为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再修改。如果被枪毙,就需要用替换稿件填充。所以编辑要随时待命。

12点前,逐个版面签字确认后,就送印刷厂了。印刷厂最迟2点拿到稿子,大约4-6点左右完成印刷,然后6点前就要由物流发行到全市。迟了就是新闻事故。常规日报就是这样出出来的。

这次呢?

从更新一些的信息来还原,这次的事件,流程是这样的。

编辑写稿子,然后主编审核,给毙了。改了内容,和宣传部沟通后,给过了。到这里为止,和普通新闻稿件流程也没什么异常。

然后去排版,排版过了,宣传部还要修改。从这里开始,问题就来了。传统上说,如果一篇文章到了排版流程,还是有异议。主编一般会用备稿替换。但是题词这么大个东西,没法换稿子,编辑又放假。所以主编和副主编根据宣传部指令操刀,跳过新闻流程,直接改内容。结局就是这么一份四不像的玩意。

为什么不在修改后走流程呢?关键在于这个时间点。如果是晚上9-12点间,一切好商量。编辑还在,排版也在,校对都在。问题是时间一到,按照传统就OK了,大家都走人了。突然出现无法出版,要再召集大家回来走流程,就会拖过晚上2点的期限,导致来不及印刷,一样是新闻事故。

当然,我从南方系看到的时间表和我记忆中并不一样。不知道是因为休假的关系(休假的内容需要提前做好),还是因为南方报业的时间本身就不一致。但是无论如何,如果内容修改拖到照排之前,出新闻事故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问题在哪里?

从一开始就有问题。对于不能替换的内容,一定是事先定稿。要干预修改都应当在定稿期间做。哪里有重要报道到上印刷机前才开始修的。所以事情可以定性,这是一个新闻流程事故。问题是谁是始作俑者。

其次,万一出问题,也不应当强行修改。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删掉稿子,用备稿替换,重新编辑。当然这也是新闻事故,但是程度小很多,不至于搞到今天这样沸沸扬扬。然而对于特别重要版面,完全可能没有备用可选。

目前的问题是,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只有员工的回忆和披露,没有调查,没有真相。我也觉得事情中有些蹊跷的地方,无法自圆其说。然而,编辑们的要求是调查真相,而不是一味的推卸,这是理性诉求。相反,是不是有某大佬事情,现在尚没有定论。然而某些人对此大动干戈,才是让人感到他在欲盖弥彰的原因所在。

最后,对于引起群众热议的事情,不应当使用暴力手段。群众的特征是你不顺着他说,好事都能变成丑闻,何况原本就是丑闻。当然,以贝壳个人的分析,这未必是幕后的本意。很可能是事已至此,只能如此一搏以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