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服贸协议问题
这篇东西是简单介绍台湾服贸问题的前世今生的文。其实我早就在关注这个问题,只是作为一个大陆人,这个问题很不合适。毕竟服贸这东西让台湾人很不爽。换言之,某种程度上我是获利一方。作为获利方还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未免有点“得了便宜还买乖”的嫌疑。不过近日,服贸问题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贸易协商变为政治问题。这里面很多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什么是服贸协议
简单来说,就是大陆和台湾的贸易协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东西不但没问题,而且必须。出问题的是内容和通过内容的方法。
台湾政府宣称服贸可以提振台湾经济,但是民众始终有疑虑:
- 大陆人工(薪酬)比台湾便宜,加大开放是否会影响就业
- 开放不对等,台湾太多领域对大陆开放,而大陆很多领域不对台开放,其中甚至包括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例如通讯和传媒)
- 大陆食品安全问题,台湾的检验检疫是否能保持独立性
老实说,从大陆人眼光看,很多问题颇有点——不知道怎么说的味道。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轻,而且从就业工资来看,台湾平均起薪大概和上海持平。随着工作年限上涨,反而是上海这里工资更高(至少在IT业)。如果每一条都照着对台湾有利的方向改,对服贸不爽的就是我了。基本一点,协议是双方的东西,即使我们看起来这个协议再合理,对对方再有好处,如果对方本身不同意,就不应当且也无法签署。协议本身,必然是双方讨论,我这里退让一点换取你哪里退让一点,最终得到双方认可——的这么个过程。
参考可以看以下几条:
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通过的流程。
台湾服贸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不同。对于老板阶级来说,员工工资降低,市场扩大,自然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事。对于高阶白领来说,能到大陆打工也不坏。但是对于中低层员工而言,就要面对工资降低,服务品质变差等等问题。因此不同人群对服贸的支持和反对是不一致的。而台湾不是大陆,通过这种东西理论上是要通过内部讨论,人民授权的。问题是服贸这么一大包,这条这帮人不同意,那条那帮人不同意。每个人一个说法,但是总之就是反对你。这样服贸就始终无法通过,政府非常头大。
因此要通过服贸,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逐步协议,每次只谈一部分,对少部分人产生不利影响而对多数产生好处。逐步通过逐步调整,减少影响范围,降低抗议人群比例。但是台湾政府不但拿着一大包协议来签,而且想大手笔的一笔就签下去,完全没管民众的反应,也不管是否合规。等民众抗议了,再强行闯关。
呃,是不是来大陆考察多了,一不小心以为自己还在过组织生活呢?
最近怎么回事
本来去年服贸都要签了,结果被人踢爆,叫停回去重新逐条审查,而且要开公听会(听证会)。大陆的同志们想也知道,听证会么,涨价就对了。所以党国官员干脆一周开八场,我讲你听就好,乖乖不要多问。结果引起不满,后面被人排成了两周一场——依然是我讲你听(非常熟悉吧)。党国官员还很不爽,指责这是拖延时间。
然后拖到最后一场,干脆一合本子。好了,三个月已到,审查视为通过。
咳咳,要这么容易,不知道能不能拜托他通过一下大陆人获得“台湾”国籍的法规。只要迁一成大陆人的户籍过去,公投回归大陆就没疑虑了。
参考可以看这里。
所以呢
所以这帮不爽的人就跑去把立法院给“占领”了。
啊然后呢
我也不知道。不过搞成这样,已经完全不是服贸的问题了。服贸本身没什么太大问题,逐条审议逐步通过也可以,阻力大也不会比现在更糟吧。现在已经是手法本身激起的不满比服贸本身还大了,作为政治(尤其是还算民主的地区的政治),这么搞是很不明智的。
从我关注的台湾各大事件的结果来看,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运动的时候声势沸反,但是最终结果下来往往是差强人意。但是好在运动是经常的。民众往往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能够挡住一些太过荒唐的事情。其实这也是民主社会协商的必然结果,指望一次运动就能把所有的问题一并解决的想法,和一次通过整包服贸一样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