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博客的兴起
第一代博客是少数人的博客,这种博客文化好比前几年的个人主页一般。参与的是少数,出名的也是少数。这种文化好比DHT网络研究中的深度节点模式。不熟悉的朋友也不用看了,大概上讲,信息扩散的拓扑网络有两种主要分类。一种是每个节点的链数目差不多,链接长度也差不多。这种模式传播抗突变和崩溃很好,而且节点的要求也不高。缺点是信息传递路径长,容易变形,而且传播不稳定。还有一种模式是有一些节点的链接数目大,而且长度方差大。这种模式信息传递快而且稳定。但是抗突变能力查,而且节点要求高。目前DHT的努力方向就是以后种模式为骨干的结合两者优点。而“深度博客”文化,或者叫“个人博客”文化。主要是将某些人作为博客的卖点,进而推动博客的发展。如果没有名人,没有卖点,一个博客再稳定强大都没用。而第二代博客是大众化的文字博客。这种博客类似DHT中的分布节点模式,主旨是推行每个人独立的创造博客,最终通过程序链合聚集。在我看来,博客的日志功能只是辅助,其交换,聚集,索引才是核心实质。这种博客是以稳定和强大为基础的,具备很强大的客户粘着性。如果用户的blog某日丢失了,那名人再多也无法挽回局面。
而第三代博客是以媒体为基础的博客。任何媒体,任何形式,都是从文字开始,然后到多媒体。从专业化开始,然后渗入生活。从集成开始,然后嵌入。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现在的HTML规范,还有常见的HTML语言,然后和1994年的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创立的追初的HTML规范对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现在的HTML语言更趋近于媒体使用而不是文字,并且现在的HTTP协议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交互事件和数据而不是传递文件。后者恐怕我还要专门撰文评价,而前者则是网络界从文字向媒体转换的明证。
我们现在的每个blog理论上都有关键字,所有饮用有通过RSS协议。这是我们得以开放式交换链接,并且实现追踪搜索的根本。如果我们在媒体上类似的处理,我们也可以制作类似的媒体blog。届时我们每天的blog内容更新可以是通过录像而不是打字,这不仅仅是效率的增加,而且是方式的变革。相对来说,当前的blog中加入图片根本是小孩子的玩具。
相信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人想过,但是实现上有个巨大的难度。当前的第二代blog的栖身之所是巨型的服务器集群,这样才可以负担千万级的用户。如果要在其上传输媒体,未免太强人所难。这个问题可以回到当初我们的DHT网络上去。DHT本质来说是什么?应该是知识网格。通过一些方式将你的知识和信息散布到网络上去,然后别人可以找到。这本不是难事,但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实现方式是集成数据库!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核心服务器,我们无法交换信息。而我们交换信息越频繁,核心服务器越大。这当然的限制了交换的发展。DHT是将信息冗余分布在网络上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将媒体通过一些P2P方式封装,浏览过的人将为将来的人提供上载,这样可以相当的解决第三代blog最严重的带宽问题。
不过其中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公众的公德心,上传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恐怕要依赖于P2P软件中的补偿机制的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