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篇blog简单说到了防疫的各种措施,今天这篇主要就是想列举一下各种措施,以及现在看下来的效果。

首先我需要说明两个观点。

一,措施的效果有两个评判维度。一个是对疾病控制有没有绝对效果。另一个则是措施的费效比。实际上措施的费效比可能要比绝对效果更加重要。例如我们知道,武汉的严格封城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止疾病传播。然而这个模式肯定无法持久。

二,措施并没有好或者不好。每个国家或地区采取自己的措施,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具体分析。新冠是一个新爆发疾病,信息可能是不充分的,每个措施的效果都是未知的。事后我们回顾可能知道清楚知道有没有效果,然而在事发时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理性的判断。因此,我们只能说措施有效没效,却很难说好不好。

封锁

中国讲的“封城”其实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措施。不同级别的措施,粒度不同,代价和效果就不同。下面我们逐个展开讲。

注意,封锁本身不阻止患者增长。它只保证在封锁粒度内,要么有患者,要么没有患者。如果封锁粒度是一个家庭,那么会出现“要么没事,要么灭门”的现象。如果是一个城市,会出现,要么全城没事,要么全城感染。因此封锁粒度越细,能保全越多人。这也是我说“封城”没用的理由之一——因为我们等不到全城感染停止增长。

如果在封锁的时候复合上交叉,情况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即便不考虑公共场所感染,在多个封锁区域内交叉也会导致感染扩散。例如孩子上学。一个父亲感染,导致一个孩子感染,再导致一个学校感染,最后可能就是封锁中的数百个家庭感染。这也是为什么上班和上学是高危操作的原因。

封城

这个小节里,我想讨论的是“封锁城市并限制人员进出”这个措施。意大利在Mar 7所发布的北部城市封锁,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封锁措施。这个版本甚至并没有完全禁止人员进出,只是加以很强的限制而已。

我仔细的想了一下,单纯的“封城”措施,实际上对控制疾病并没有帮助,只有负面影响。因为传染疾病的是人员聚集和接触。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人员进出城市并不产生聚集和接触。相反,封城阻止了人员流动,阻止了市民自行外出求医,也就阻止了生病人员在多个城市间的自行平衡,以及物资在多个城市间的平衡。这点我们可以参考韩国的情况

要维持城市间人员流动,需要一定的防疫。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驾。在出门到目标地之间,所有人不下车。在乘坐飞机/火车时,口罩和消毒液可能就是必备物品。座位之间也需要拉大距离。事后还需要消毒。但总体来说,在风险不大的前提下维持城市间交通是可能的。

中国实施封城,有着现实性的考量。一,中国跨城交通的大头是火车/飞机。以中国的现状,要维持防疫几乎不可能。二,虽然国家号称新冠费用全免,但现实上不大可能足额下发经费。每个地方要用到当地税收/社保/医疗资源在所难免。跨区域流动很可能引起地区间的互相仇视。

边境控制

边境控制可以视为封城的国家版本。常见的有三到四种范围:

  • 不进行边境控制
  • 对湖北护照游客进行控制
  • 对中国游客进行控制
  • 对曾到访中国的所有人进行控制

控制手段也分为三种,居家隔离,指定隔离,和拒绝入境。居家和指定隔离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直接到政府指定的场所进行隔离。指定隔离场所会比较专业,风险小,而且不造成恐慌。缺点是操作费用比较大,不利于长期维持。

  • 日本的模式是湖北游客拒绝入境,中国游客自行申报。
  • 新加坡模式是所有曾到访中国的人自行居家隔离。
  • 意大利模式是中国游客拒绝入境。当然,他们也停了直飞飞机,来往乘客需要过第三国转机。
  • 美国模式是到过中国的人拒绝入境。

从结果来看,意大利的限制看似严格,但是却没用。因为虽然限制了中国游客,停止了航班,但是本国国民依然可以经第三国返回,从而带回病毒。更悲剧的是,意大利是欧盟成员,他无法阻止旅客从欧盟其他国家入境后途径意大利。相反,新加坡管理的是所有曾到访中国的人,无论是来返还是过境,一律居家隔离。这说明限制范围必须是“曾到过中国的人”,而不是特定国民。

至于拒绝入境,我觉得没有必要。从新加坡的实践来看,强制居家隔离足矣。但是新加坡可以比较好的控制居家隔离,不代表这个方案合适所有国家。有些国家的情况,指定隔离可能比较好。我不大喜欢拒绝入境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固然解决了问题,但成本太高。不能实施太久,范围也不能太广。这样不大方便将范围扩大到足够大。例如,在意大利爆发后,美国很晚才禁止欧洲入境。这实际上是增大了风险。如果是居家隔离的话,这个压力就会小很多,估计二月份就可以发布禁令了。

另外我顺便说一下我对费用的看法。原则上本国国民因意外回国被指定隔离的,费用应由国家承担。因为他们在去之前并没有被警告说可能有这样的风险。外国居民或是本国国民在旅行警告发布后仍然前往疫区的,费用应自行承担。

关闭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的分类也比较复杂,至少包括:

  • 学校
  • 寺庙/教堂
  • 娱乐场所/健身房
  • 非必要商场

必要商场一般指超市/食品商店和药房。其他都属于“非必要商场”。非必要商场也属于公共场所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分开讨论。

一般来说,首先关闭的是学校。但以我收集的信息来看,关闭学校有比较大的副作用。要么家长需要回去带孩子,要么孩子会出去玩,又产生了很多社会流动和接触。所以关闭学校如果不能搭配一些缓解措施,那么就会陷入高成本或无效的两难中。在线教育是个很好的缓解方案。然而国内也有报道,在线教育所需的手机,对于某些家庭属于奢侈品。从而导致了新的不公平。即使不考虑成本,国外也有家庭孩子的数目比手机多,又不方便当场购置手机。因此在线教育在实施上尚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关闭公共场所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无家可归者。很少有城市能摆脱无家可归者,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在关闭公共场所的时候,警察会驱散无家可归者。这些人需要一个适当的庇护场所,并且同样要小心传染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关闭场所的地租问题。地租有三种承担模式,业主/租户/政府。从道理上说,政府下令关闭的场所,就应当承担其后果。然而实践中,很少可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么一笔费用。同时,这也会从费用上阻止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所以一般我们只剩下两个选项,业主/租户。地租主要是地所在经营属性产生的价值。如果场所被封锁,经营属性消失,那么地租应当减免甚至取消。很多人可能会说,很多业主也是贷款买的地,如果没有地租会怎么怎么样。然而,租户也不是租来好玩的,租户破产一样很严重。所以我的结论是,希望减免地租,同时国家给予这部分损失一定年限的退税。

取消大型活动

取消大型活动和关闭公共场所的意图差不多,但更加一次性。取消大型活动对阻止病毒至关重要。然而,大型活动筹备期长,投入高。阻止大型活动的经济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从这个角度看,组织大型活动的费效比可能并不高,甚至在政治上无法办到。例如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日本政府对于停办奥运非常挣扎。国内因两会而导致病例申报困难,也是属于这类情况。

TODO

社区控制进出/社区禁止进出

社区控制进出俗称“封小区”,其目标是防止居民串门。社区禁止进出俗称“封门”,其目标是彻底阻止居民流动。但是这两个策略相对比较侵犯人权。目前只有中国大范围实施过这两种策略。韩国曾对某栋具体建筑封过门,但没有大范围实施。意大利有报道年轻人去女友家结果被罚款,也可以视作部分的封小区策略。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策略的效果如何。

关闭必要商场

关闭必要商场后,居民就会失去基本的食品医药供应。因此要搭配政府指定配送,不然就要饿死人了。这个措施一般是在控制社区进出之后实施的。其意图主要是,将上街购买必需品的人群,从无防护的市民,转变为经过训练和防护的政府工作人员,从而进一步减少感染。同样,这个措施只有中国实施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个策略效果如何。

医疗

疫苗及药物

目前医疗其实解决不了疾病。疫苗和药物目前无进展。医疗的所有目地,就是维持病人生命,减少医护感染,增加医院容量。如果政府措施没法解决疾病,那么医疗崩溃导致大量死人在所难免。

然而,疫苗和药物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不过细节上我比较悲观。基于人道主义因素,研究者不大可能获得治疗方案的专利,阻止其他人用这个研究成果救命。因此商业化研究的路子走不通。政府拨款呢?相当于是给全球搭便车。因此这个这个研究如果不能快速出成果,很容易陷入费用不足的状态。

两级/三级医疗制度

两级/三级医疗制度是指,将轻症/疑似从医院中移到医院外的一个制度。其目地是为了保持医院内都是需要重症患者,需要医院力量维持生命。这个措施能在总体上极限扩展医院容量。几乎所有疫情爆发下的地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实行两级/三级医疗制度。差别只是名字,策略和程度各自不同。在中国,实行的是方舱,将轻症移到医院外。在新加坡,实行的是专门诊所(当然,这个制度还能维持其他疾病的诊疗能力,等会我们会说到)。意大利准备改造米兰世博中心,也是类似的打算。

这里提一个细节。中国的方舱制度中,当患者痊愈后会直接回家。这本身不是一个太合理的措施。原则上应当将不需要维持生命的轻症患者移回方舱,确定一切正常后离开。

战地医院/临时医院

战地医院指类似于小汤山,雷神山,火神山这种。尽管从模式上说,方舱更接近于战地医院。但是在武汉,方舱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医疗能力。当然,你也可以叫他们临时医院。

临时医院的意图和多级诊疗制度一样,意图扩充医院容量。然而这个措施有个限制——必须有相对的医护和设备才能支撑,光盖楼没有任何意义。中国是调用了其他省市的资源,欧洲各国可能要跨国借用资源了。而且考虑欧洲在整体大爆发,各国之间互相扣押口罩。看起来不大像能进行欧洲内借调的样子。加之全球大爆发,美国也转向孤立主义。因此这个方案的效果虽好,却未必能在欧洲实施。

如果不考虑医疗人员的疲劳的话,中国可能可以输出部分医疗人员进行支援。

维持其他疾病诊疗的手段

这个手段意图是维持其他疾病的正常治疗。看过前两篇blog的人,可能对两个case记忆深刻。一个是“我住”报道中,一位在日本为中国筹集口罩的先生,他的朋友因为无法做透析而死。另一个是在湖北封城时,在桥上哭了一个小时的白血症患者的母亲。实际上,在新冠爆发后期,微薄的求助就逐渐从“得了新冠求收治”变成了“没得新冠但是其他疾病需要尽快治疗”。

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新冠爆发时的死亡病例,是不将这些“其他疾病引起的死亡”计算在内的。即便这些死者是因为新冠导致无法得到医疗资源而死。因此我们从数字上很难看到这些到底有多少,多残酷。然而维持对其他疾病的治疗,必然是对减小损害有一定益处。

维持正常治疗,首先得保证医疗系统不崩溃。如果三级医疗制度还不能缓解医护不足,那么要空出资源来维持正常疾病治疗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新冠爆发时最高死亡率7%,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30%。如果替换一名正常患者进来,治疗活动至少要为这名患者提供40%以上的生存收益才行。除了急诊外,很少有什么正常医疗活动能有这么大的预期。很多癌症的治疗成功率都不足40%。

要维持正常医疗,除了要隔离部分医院作为新冠外疾病指定诊疗医院外,还需要注意正常患者的感染问题。大家非常熟悉的李文亮医师,其本职就是一位眼科医生。然而急诊中很难顾虑到这么多。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筛查策略

下面我们讲到最重要的一个话题,筛查策略。筛查策略主要指如何检测,更精确就是如何使用核酸检测资源。从韩国经验来看,更积极的使用核酸检测能够有效抑制疫情。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韩国在每日检测12000份以上的同时,保持了平均3%以上的检出率。这是由于韩国爆发的特点——群集式感染。因此顺着患者找到集群后,就对集群做隔离测试,这个策略非常有效。对于一般国家,有这么几个选项。

  • 有疫区接触史
  • 有流感类症状
  • 有确诊者密切接触史

我们首先提一个人,岩田健太郎。他在视频中明确的指出,对无症状者进行测试意义不大。因为无症状者大概率在咽喉等部位找不到足够载量的核酸,因此检验阴性并不代表并未感染。所以以上选项的正解都是,通过隔离排查无症状者,只检测出现症状者。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因此如果我们对某人有怀疑并进行了隔离,在隔离解除前,可以做一次核酸检测,以减少无症状者被放走带来的风险。

随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年初发生在武汉的问题。武汉将测试条件设定为“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这个限定导致了人传人在监测范围外发生。很遗憾的是,这个错误在意大利又发生了一遍。因此,将“疫区接触史”作为检测条件之一是非常危险的。

与上面相反,我想分享一点日本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日本一般的检测量都是几百,查的一般是密切接触。但是3月4日这天,日本检查了3800份样本。我查了一下,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大概率是日本或者日本局部放松了检测条件,将检测推广到了一般“有流感症状”的人。然而,那天,包括那天之后,检出率人数都是平平无奇。样本阳性率从原本的15%降低到了0.4%。很好理解——最近冬天,正是流感爆发季。因此患者中,真正有效的患者数量一定是不足的。做流感类广泛筛查,一定会导致有效效果骤降。然而与之相反的问题是,如果不筛查流感类患者,那么在疾病最开始的时候,实际就只剩下了“疫区接触史”作为筛查条件(因为国内没有患者,也就没有“密切接触者”)。因此,在筛查能力有余力的前提下,尽量筛查流感患者会相对比较安全。尽管这么做的费效比比较差。举例来说,韩国实施的就是,在医师评估后,患者可以得到免费测试。否则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需要测试。

说到测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韩国。测试是韩国的主要防疫策略。测的足够快,就不需要其他策略。颇有一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感觉。韩国的测试很多都是drive-thru,因此不需要对采样间消毒,测试速度足够快。测试到拿到结果只要几个小时,每天可以测试12000-15000份。患者在刚开始出现症状,具有最大传染力的时刻,就可以被有效的甄别出来。加上回朔措施,其他之前被传染的人就直接被隔离。因而不需要对所有人进行集体强制隔离,也就是各种封锁措施。当然,这个方案的基础就是,大多数人都会遵从在家隔离的指令。

综合上面几点,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比较有效的测试手段。对于有疫区接触史,或者密切接触史的,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隔离期间有症状则开始测试,无症状则在结束前测试一次。考虑安全性,如果隔离后很快发病,需要将此人的密切接触者也纳入隔离。在筛查能力有余力的前提下,尽量筛查流感患者。测试速度越快越好,测试能力越大越好。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筛查中的个人隐私问题。我们可以想到,可以对同车乘客做记录,这样可以追查一定时间内的密切接触者。中国在多个城市上线了“安全码”,通过读取多种个人信息来确定某人是否有风险。韩国没有对中国入境者要求居家隔离,但是要求入境者安装app记录去过的地方,以便将来排查密切接触者。其他还有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增加密切接触排查的效果。然而,这些措施都是带有后遗症的。这些措施,都是用个人隐私来交换防疫效果。因此这些筛查辅助措施,就成了一个隐私和防疫的选择问题了。更糟糕的是,这些措施对有些地区来说是持续的。

其他措施

口罩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口罩一定是有用的。我们生病了会去医院看医生,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医生能够拯救我们的生命,他们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而医生在处理新冠患者时都会戴口罩。如果你认为口罩没用,那么为什么要去医院看医生呢?

大多数国家而言,推广口罩策略有现实性的难度。因为大多数国家的境内口罩产量都不足全力供应全国人使用。有些国家甚至不能保证疫情爆发时的医生口罩使用,例如中国。中国在爆发时,通过侨民收集了全球口罩,仍未保障医务人员口罩供给。后续日常供给中,中国日产量增长到了正常值的10倍左右,大约每天一亿只口罩。然而这个量仍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开工日常需要。因此口罩本身是不大可能作为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

口罩的用途,第一仍然是保证医护人员使用。次之是保障社会必要部门的运转,例如超市/药店工作人员,还有警察/消防。如果口罩有剩余,可以保护一些重要风险机构的开工和地区间人员流动转运。但是肯定无法推广到全国。

防疫宣导

例如习俗改变,停止握手,回家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成本相对较小,效果也比较明显。我相信大部分国家都不会错过这个选项。尽管如此,国民是否遵从这些指示就是另一回事。

强制体温测试

尽管世界多数国家都部署了强制体温测试。中国甚至部署了每个小区和商场门口的强制体温测试。但是我很怀疑这么做的效果。原因有二。一,目前大部分体温测试都是红外线非接触式体温计。这种体温计灵敏度比较差,我甚至多次看到楼下体温计录得36度以下结果。因此很难说这么做的效果如何。二,出现了大量吃退烧药骗过温度计的报道。

在家办公

在家办公是个好策略。如果不上班,就可以避免公共交通感染以及办公室感染。对于公司来说,可以避免出现群集感染导致集体隔离。问题是,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接受在家办公,不少公司甚至无法在家办公。因此,这个方案只能视每个公司情况而定。

关闭感染者所在办公室

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决定,问题只是多大范围内关闭。

感染者,尤其是确诊感染者,其密切接触者是潜在感染者。办公室同事无疑是密切接触者,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传染。如果不关闭感染者所在办公室,那么某位新感染者会感染公司里其他同事,从而出现办公室内的二次传播。所以关闭感染者所在办公场所无疑是必须的,问题是多大范围内。例如,同楼层?同大楼?还是同园区?这个很大程度取决于此人的活动半径。如果这个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搞不好真的要关闭一个园区。

同时,我也经历了这么个例子。我所在公司的加拿大办公室,有同事和确诊感染者同一架飞机回来的。因此我们办公室被关闭了两周,所有人都在家办公。通知说这位同事目前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根据加拿大的防疫策略,也不需要做核酸测试。

停工

停工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模型上看,如果所有雇员都是单身,并且上下班都是自驾,那么上班可以视为一个范围为公司的隔离。但从现实性角度看,雇员集体单身几乎不可能。因此上班可能导致交叉扩散。但是上班比上学麻烦。孩子不上学,我们最多也就是担心如何照看孩子。大人不上班,我们马上就得担心吃不吃的起饭的问题。停工的成本极高,因而费效比极差。除了中国外,尚没有哪个国家大规模实施。因此也很难评估效果。

既然成本很高几乎做不到,那么防护就是重中之重。首先由于口罩产量问题,集体使用口罩不是一个合理办法(尽管中国要求所有企业都是配足够口罩再开工的)。除此外,下面还有一系列办法可能有效:

  • 减少会议,尤其是密集会议,跨部门会议,尽量改为电话或视频会议
  • 停用中央空调并封闭通风口
  • 打开自然换气
  • 有条件的话,送风口在房间一侧,另一侧向外排风,室内形成层流
  • 降低办公室密度,员工交叉坐
  • 增加办公室隔间,减小办公室大小
  • 增加办公室清洁频率,使用消毒水消毒
  • 增加卫生间消毒频率,最低限度每小时消毒一次
  • 建立隔间,午餐在隔间内吃

当然,这一系列的办法都要看具体工作场所的情况,才能确定可行性和费效比。从韩国的实践来看,停工并不是必须的。韩国在压制爆发的同时,并没有停工。但是前几天出现了呼叫中心集体爆发感染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韩国如何应对这个现象,以及应对措施是否有效。

经济

费用问题

费用主要几方面。一个是确诊患者的停工工资和治疗费,二是上面提到过的地租,三是居家隔离期间是否支付工资,四是隔离期间开销。

各国医疗系统的设计可能各自不同。但是在传染病防治这点上来说,没什么选项。任何国家都必须免除治疗费用,除非国家不想管大爆发了。因为很简单,如果要求个人负担治疗费,那么个人就有可能无力承担治疗费。传染病不能放着患者在外面跑。国家不能对一个强制治疗进行强制财产剥夺。无力承担者才由国家承担又不公平。因此剩下的选项只有一种,国家全额承担治疗费用。当然,在这里就会出现不该用钱但是钱好用,和想用钱但是用不上两种情况。例如ECMO,我们知道很贵,很少见。原则上ECMO应当被用于最需要的,最有希望的患者。但是有人愿意自费使用。这时候允许其自费使用是否合理呢?这就是个道德问题了。

从劳动法角度来说,确诊患者治疗期间,公司应该按照病假处理。但是居家隔离期间情况就比较复杂。如果因为工作需要城市间或者国家间迁移,导致被隔离。那么公司显然应当支付这笔费用。然而翻过来,如果公司(或者国家)一定承担这笔费用,就会出现一个非常黑色的笑话。有人愿意花钱“接触”患者,变成密切接触者,以获得两周的带薪假期。在这个过程中,雇员甚至不需要冒险真的接触患者,只要到患者家附近转一圈,患者确诊后说他是我朋友,来喝过一杯就行。

国家收支

国家收支是一个更大也更麻烦的问题。在疾病爆发期间,几乎一切国家都动用了大笔国家开支进行防疫。然而在疾病期间(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各种商业收入都是可预见的减少。这也就意味着税收和收入减少。从结果上看,增税,或增加印钞在所难免。因此每个国家选择方案的费效比,关系到后面增税或印钞的幅度。由于抗疫会产生各种国内矛盾,因而国际冲突的可能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单个国家对供应链的影响太大,未来势必更多公司会考虑供应链的可用性问题,从而加速供应链的迁出和平衡。

各国策略选择评述

这次疫情最麻烦之处,在与措施的效果需要在两周后才能显现。然而疾病爆发速度却相当快。如果我们不能在一到两轮里控制住形势,往往就没有后续调整的空间了。因而策略选择上,一般都是初期从严,后期从活。

中国

中国的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中国采用了三个其他国家从未采取过(或者说没有大范围采取过)的极端措施,封门,停工,关闭必要商场。合并两个意大利也采取的极端措施,封城,封小区。从效果来看,中国的爆发抑制效果相当好。如果忽略后面那个“临床纳入统计”导致的峰值,中国从20号开始对应,到2.4-2.5拐点,实际上用了15-16天就将爆发控制下来。随后又用了29天将数字降低到20号对应时的规模。

但是,与这个效果相对应的,成本也高的惊人。

  • 全国人假期延长11天(也作9天,因为里面有两天周末)。超过一半的公司在随后的20天里没有开工。
  • 由于封锁,武汉地区出现了肉价上涨。
  • 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医疗,医疗人员透支运转。其他疾病的诊疗在爆发期间基本被放弃。损失了多位医疗系统精英。
  • 政府丑闻频发,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班子换人。红十字会丑闻频出。

韩国

韩国的选择是“花钱可以,停工不行”。韩国最主要的防疫策略就是测试,快速的测试。每天12000-15000份样本,平均测试时间几小时(我看到的说法是6小时)。测试速度够快,就不需要停工和封城。相反,韩国政府将患者带到其他地方的医院进行治疗,而不是医疗人员支援。从效果看,爆发抑制也非常好。2.20开始对应,2.28有一个孤例不算,3.3就出现了拐点,只用了12天。随后又用了11天将数字降低到20号对应时的规模。

韩国的方案是韩国对世界的一个贡献。这个结果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实际上只要测试隔离足够及时,防护相对到位。即使没有特殊的对应措施也完全可以压制疫情。

从成本上看,韩国最主要的就是测试成本。这篇材料里面提到,在韩国,如果没有医生意见要自费测试,一次大约是130 USD。韩国目前做了27万份样本,光是这个成本就是35 million USD。中国的测试数据并未公开,意大利的数据到是公开的。由于前面的数据我看不见,从27号以来,截止今天为止,我能看到的测试总计是10万份左右。如果成本差不多的话,测试开销大概13 million USD。测试上到是省了钱了,但是意大利截止今天患者21k,事情还没结束。韩国只有8k患者,疫情已经收尾。按照我的估计,两者最终会差出四万多患者。按照10%重症来算,就是4000多人住院。光是算住院费的话,5525 USD,4万人民币一个人,意大利还只是略亏。但是再考虑到意大利最终还是封小区了。从结果来看,意大利亏大了。

意大利

没有批评的意思,但是意大利的防疫策略真的很奇葩。他的策略简单来说是“作业做好了么?借我抄抄”。最开始抄的是美国的边境封锁策略,但是没有考虑到美国是独立国家,他是欧盟成员。美国阻挡了中国入境就是真的挡住了。意大利挡了中国护照,挡不住自己国民,更挡不住周围国民回国后入境意大利。所以这个作业抄完了完全不生效。爆发开始后就抄中国的封城策略,但是只抄了字面意义上的。光封锁了城市间交通,没有关闭公共场所。不但没啥效果,还浪费了时间,阻止了物资平衡。最后急了,抄了封小区策略,但是没抄停工。现在经济损失已经是在所难免,内部人民的反对声音也是不小。但是效果有没有,好不好,我们月底才能看到。

新加坡

新加坡的选择是“佛系,佛系”。当然,从操作来看,佛系不是懒系。新加坡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主要策略,但是围绕每一步的形势发展不停变更了很多细小策略。最初的时候发布的策略是要求中国入境乘客进行隔离。随后又改成了拒绝大陆旅客入境,新加坡公民隔离14天。2.7出现未知来源病患的时候,发布橙色预警,阻止社区传播。25号的时候,拒绝大邱旅客入境。3.3扩展到韩国全境,伊朗,意大利北部。3.13拒绝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过旅客入境。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都踩到了点上,针对当时情况做了针对。

从结果来看,新加坡的结果也是相当出色。没有大规模爆发,患者数甚至低于加拿大。考虑到韩国是出现疫情后才开始亡羊捕牢,我对新加坡的评价还在韩国之上。

日本

日本的防疫状况是一个相当迷的情况。从数字上看,我认为做的非常出色。但是民间一直有声音说,口罩没有,消毒液没有,连厕纸都没有(是的,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呼吸系统传染病要囤卫生纸,霍乱囤厕纸还差不多)。政府都不做测试,也不知道民间到底病了多少。然而,如果说政府的数据有假,或者说的文雅一点“不反映真实情况”。那么这么多天了,潜在患者应该已经堆满了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咳嗽,也买不到口罩。殡葬业应该忙不过来了。实际上,我没听说日本殡葬业有任何异常。相反,到是伊朗。根据这篇报道能明显看到墓地增加的迹象。种种证据表明,日本到目前为止干的还不赖。

日本初期的对策主要就是边境控制。后来发现边境控制管不住之后,就开始佛系了。他们的佛系是真的佛,不努力做测试,没有更新边境控制表。到今天意大利只是禁了三个大区,没有德国,没有法国,也没有西班牙。搞个钻石公主号,搞成了肺炎公主号,这就算了。毕竟源头也不是日本,他们只是接手善后。可上去一堆DMAT的工作人员,下来感染了11个。比这个更差的表现,恐怕只有“不许戴口罩看病”和“你是影响武汉安定团结的罪人”了。

伊朗

伊朗没什么可多评述的。如果你想知道中国彻底不管武汉,只是封锁消息,会变成什么样。看伊朗就好。不可靠的数字,不成比例的高官感染,还有关于墓地增加的报道。最搞笑的是,伊朗“抗议冠状病毒委员会委员”米诺·莫拉兹,感染了新冠。和中国类似,伊朗流传喝酒可以治疗新冠。结果有一大帮子人喝假酒喝死或住院,比肺炎的官方数字还严重。

越南

如果说新加坡是优秀,越南就是优秀到看不懂了。截止到今天,越南患者比台湾还少。台湾好歹之前被大陆禁止游客出行。而越南不但是重要的中国游客出境游目地地,更和中国接壤。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越南都不应该啥事没有。结果非但如此,越南只是做了相应宣传,并且停学。没有停工封城(但是有封锁一个村庄),没有努力检测,也没有跟进封锁(只扩大到了韩国)。结果什么事都没有。这让我有点怀疑,我们干的这么热闹,到底是在干嘛…